过周节推尚占因谈嵩岳之胜

· 谢榛
伊洛寻真竟不逢,归来对尔说仙踪。 两游洞壑情何剧,独眺烟岚翠几重。 庭树月招缑岭鹤,郡斋风落少林钟。 宁言何逊观梅兴,梦到三花天外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洛:伊水与洛水。两河流域多是古代文化、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借指求仙访道之地。(伊:yī;洛:luò)
  • 洞壑(hè):深谷。
  • 烟岚(lán):山里蒸腾起来的雾气。
  • 缑(gōu)岭:在今河南偃师市。
  • 郡斋:郡守起居之处。
  • 宁言:岂说。
  • 何逊:南朝梁诗人,其诗多写离情别绪及羁旅思乡之情。
  • 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翻译

在伊水和洛水一带寻求仙人竟然没有遇到,回来后对你讲述那仙人踪迹。两次游览深谷,心情是何等的热烈,独自眺望山中升腾的雾气,那翠绿的山峦重重叠叠。庭院中的树木在月光下好似能招来缑岭的仙鹤,郡守起居之处的风传来少林寺的钟声。岂说何逊观赏梅花的兴致,我在梦中都梦到了天外峰那精气神所在之处。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诗人寻找仙人踪迹和谈论嵩岳之胜展开。首联表达了诗人求仙未遇的遗憾,却又转而向他人讲述仙踪的情景。颔联描绘了诗人两次游览洞壑的热烈情感以及独自眺望山峦雾气的情景,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景的陶醉。颈联通过庭树招鹤和郡斋落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尾联则以何逊观梅兴作比,表达了诗人对嵩岳之胜的向往,以及对那种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最后提到梦到三花天外峰,更是将这种向往推向了极致。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自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