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壮年时幽居山谷尘俗罕接惟与泉石草木为侣日徜徉其间醒悦心目而已年老力衰世移事改向之醒心悦目者反足以损灵乱思矣盖所养于中者既异故应于外者自殊是以石失其贞而存其乱木失其美而存其恶泉失其清而存其污草失其劲而存其弱理固然也因成律诗四首以泄胸中之郁抑呈录同志庶知比兴之有在焉

· 蓝仁
污流迷旧井,何处汲清泠。 土壤难分色,蛇虫莫辨形。 空歌今世浊,不照古人醒。 倘有神胶力,无劳别渭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汲(jí):从井里打水。
  • 泠(líng):清凉,冷清。
  • 渭泾:渭水和泾水。在诗中用以比喻清浊分明。

翻译

污脏的水流使旧井变得混浊,到哪里去汲取清凉的水呢?土地变得难以分辨颜色,蛇虫也难以辨别形状。只能徒然慨叹现今世道的污浊,不能照见古人的清醒。倘若有神奇的黏合力量,就无需费力去区分渭水和泾水那般的清浊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污染、混浊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诗的前两句通过“污流”“旧井”“清泠”等词汇,营造出一种环境被破坏、美好事物难以寻觅的氛围。中间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世界的混乱和混浊,土地颜色难分,蛇虫形状难辨,暗示了现实的复杂和难以捉摸。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改变这种状况的渴望,希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消除这种混浊,使世界变得清晰美好。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