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
墓表汤阴嵇侍中,后先蹑屐偶雷同。
难将谯羽系苕苇,未许颓桑指螮蝀。
泣血江河为吊鸟,忘情草木感秋虫。
潜虬植发暮潮黑,秀缬峰青想九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嵇侍中:指嵇绍,字延祖,晋朝人,在保卫晋惠帝时被杀,血溅帝衣。《晋书·忠义传·嵇绍》中记载:“(嵇绍)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后世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这里用嵇绍来比喻林非斋的忠诚。
- 谯羽: “谯”(qiáo)指谯周,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后劝刘禅降魏;“羽”指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义闻名。“谯羽”在这里指的是像谯周那样的降臣和像关羽那样的忠臣。
- 苕苇(tiáo wěi):芦苇的一种。
- 颓桑:倒伏的桑树,比喻衰弱。
- 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借指桥。
- 潜虬(qián qiú):潜伏的虬龙,比喻隐士、贤才。
- 缬(xié):有花纹的纺织品。
- 九嵏(zōng):山名,在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
翻译
为林非斋师作墓表,如同汤阴的嵇侍中一般,先后的足迹偶尔相似。难以将像谯周那样的降臣和像关羽那样的忠臣系于芦苇之上,也不允许衰弱的桑树指向彩虹般的桥梁。在江河中泣血,如同为吊唁之鸟;对草木忘情,如秋虫般感怀。潜伏的虬龙在暮色潮水的黑暗中奋发,秀丽如染缬的山峰青葱,让人想起九嵏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林非斋师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意。诗中用嵇侍中作比,强调了林非斋师的忠诚。通过“难将谯羽系苕苇,未许颓桑指螮蝀”表达了对忠臣和降臣的鲜明态度,以及对正义和忠诚的坚持。“泣血江河为吊鸟,忘情草木感秋虫”则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悲痛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感慨。最后两句“潜虬植发暮潮黑,秀缬峰青想九嵏”,以景寓情,既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氛围,又蕴含着对林非斋师的崇高赞美和对其精神的敬仰。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林非斋师的沉痛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