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梦还家侍亲

喜著莱衣侍越吟,觉来犹未脱朝簪。 五更霜月到家梦,十载风尘为客心。 山远秭归啼更苦,海乾精卫恨犹深。 几时万斛潺湲泪,尽洒坟前柏树林。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
  • 梦还家:梦中回到家中。
  • 侍亲:侍奉父母。
  • 莱衣:古代的一种官服,这里指穿着官服。
  • 越吟:越地的吟咏,这里指家乡的歌谣。
  • 朝簪:官员的簪子,代指官职。
  •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天快亮时。
  • 霜月:寒月,指冬季的月亮。
  • 风尘:比喻旅途劳顿。
  • 秭归:地名,在今湖北省,这里指秭归的鸟鸣。
  • 啼更苦:啼叫得更加凄苦。
  • 海乾:海枯,海枯石烂的缩写,比喻极长的时间。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曾填海不止。
  • 恨犹深:怨恨依然深重。
  • 万斛:形容泪量极大。
  •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这里形容泪水不断。
  • 坟前柏树林:坟墓前的柏树成林,指墓地。

翻译

在腊月里,我欣喜地梦见自己穿着官服,在家乡吟唱着歌谣,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仍未卸下朝中的簪子。五更时分,寒月当空,我梦见回到了家中,而实际上我已在外漂泊了十年,心怀旅途的劳顿。山中的秭归鸟啼叫得更加凄苦,海枯石烂,精卫填海的怨恨依旧深重。我何时才能将这无尽的泪水,尽情地洒在坟前的柏树林中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疲惫。诗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冲突。五更霜月、十载风尘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秭归啼更苦、海乾精卫恨犹深,则进一步以寓言和神话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官场的不满。结尾的万斛潺湲泪、坟前柏树林,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归乡的渴望。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