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四山诗玄墓山

凭眺凌崇峻,周览极浩渺。 日落出古寺,秋旻见归鸟。 石梁百尺横,苍渚游龙矫。 两崖崩欲坠,五湖环且绕。 人家隔花源,孤亭构木杪。 坐久待明月,亭亭映翠筱。 既望升较迟,微亏光仍皎。 近浦何氤氲,远峰亦缥缈。 桓伊笛自幽,范蠡舟偏小。 零露瀼瀼华,明星渐以少。 何事杯行缓,夷犹俟清晓。 溪山总含情,宛然留谢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凭眺(píng tiào):远望。
  • 凌崇峻:高耸险峻。
  • 浩渺(hào miǎo):形容水域辽阔无边。
  • (mín):天空。
  • 石梁:石制的桥梁。
  • 游龙矫:形容水流湍急,如同游动的龙。
  • 崩欲坠:形容山崖险峻,仿佛要崩塌。
  •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边的湖泊。
  • 亭亭:形容月亮高悬。
  • 翠筱(cuì xiǎo):翠绿的小竹子。
  • 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 氤氲(yīn yūn):形容水气弥漫。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景象模糊不清。
  • 桓伊笛:桓伊是东晋时期的音乐家,以吹笛闻名。
  • 范蠡舟: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隐居江湖,舟行水上。
  • 瀼瀼华(ráng ráng huá):形容露水浓重。
  • 明星:指星星。
  • 夷犹:犹豫不决。
  • 谢朓:南朝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翻译

我站在高处远望,眼前的山峰高耸险峻,四周的水域辽阔无边。太阳落下,古寺的轮廓在秋日的天空中显现,归鸟飞翔。百尺长的石桥横跨在苍翠的水面上,水流湍急如同游动的龙。两边的山崖险峻,仿佛要崩塌,五湖环绕四周。人家隔着花源,孤立的亭子建在树梢之上。坐久了,等待明月升起,月亮高悬,映照着翠绿的小竹子。农历十五的月亮升起较晚,虽有微缺,但光芒依旧皎洁。近处的水面水气弥漫,远处的山峰景象模糊不清。桓伊的笛声自幽深处传来,范蠡的小舟在水中偏小。露水浓重,星星渐渐减少。为何酒杯行进缓慢,犹豫不决地等待着清晨的到来。溪山总是充满情感,仿佛留住了谢朓的诗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在玄墓山上的景色,通过远望、近观、静坐等多种视角,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日落出古寺”、“石梁百尺横”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夜山水图。同时,诗人的情感也巧妙地融入其中,如“亭亭映翠筱”、“何事杯行缓”等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