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衡州见访

幽栖蓬户欲张罗,岁晏谁期五马过。 上客衣冠留北海,诸生琴剑老西河。 身归白社思廊庙,门掩青山对薜萝。 无奈相从又相别,不知何地听鸣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栖:隐居。
  •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
  • 岁晏:岁末。
  • 五马:古代太守的代称,这里指何衡州。
  • 上客:尊贵的客人。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也代指士大夫。
  • 北海:地名,这里可能指何衡州的故乡或曾任职地。
  • 诸生:指儒生,学生。
  • 西河:地名,这里可能指何衡州曾任职或居住的地方。
  • 白社:隐士的居所。
  • 廊庙:指朝廷。
  • 薜萝:薜荔和女萝,两种植物,常用来形容隐士的居所。
  • 鸣珂:玉制的马饰,行走时发出声响,这里指高官显贵的马车声。

翻译

我隐居在简陋的蓬草屋中,本想安静地度过岁末,却没想到何衡州这样的尊贵客人会来访。他如同士大夫般风度翩翩,而我这个老儒生却只能在西河之地抚琴自娱。我虽身归隐士之所,心中却仍挂念着朝廷之事,我的门扉紧闭,对着青山和薜荔女萝。无奈地,我与你相聚又相别,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听到你高官显贵的马车声。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何衡州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感慨。诗中,“幽栖蓬户”与“五马过”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何衡州的尊贵与诗人的隐逸。后句通过“白社”与“廊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向往隐居,却仍关心国家大事。末句的“相别”与“鸣珂”则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再次相聚的期盼。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