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上人夏日见过

碧云何处至,似是雁门僧。 驰论无中驷,翻经已上乘。 泉香金涧茗,簟冷紫花藤。 为问南宗学,今传第几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门僧:指来自雁门地区的僧人,雁门在今山西省北部,古代常有僧人往来。
  • 驰论:指辩论或讨论。
  • 中驷:原指中等马匹,这里比喻中等水平或一般的讨论。
  • 翻经:指研读或翻译佛经。
  • 上乘:原指上等马匹,这里比喻高级或深奥的学问。
  • 金涧茗:指在金涧(地名)所产的茶。
  • 簟冷:簟(diàn)指竹席,冷指凉爽。
  • 紫花藤:一种植物,这里指用紫花藤编织的席子。
  • 南宗学:指佛教禅宗的南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 第几灯:比喻传承的代数,灯在佛教中常用来象征智慧和传承。

翻译

碧云从何处飘来,似乎是来自雁门的僧人。 他的讨论超越了普通水平,研读的佛经也极为深奥。 品尝着金涧的香茶,躺在凉爽的紫花藤席上。 我想问,南宗的学问,现在传到了第几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来自远方的僧人,他的学问深奥,讨论高深,生活简朴而雅致。诗人通过询问南宗学的传承,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承的思考。诗中“碧云”、“雁门僧”等意象,增添了诗的神秘和遥远感,而“金涧茗”、“紫花藤”则展现了僧人生活的清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