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给谏朱驾部校士还朝

炎州万里汉衣冠,六传飞驰夹路看。 自昔越裳收翡翠,只今沧海贡琅玕。 旌旗度岭关云散,环佩趋朝朔雪寒。 两省近臣新荐士,尽随春色入长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州:指南方炎热之地。
  • 汉衣冠:指汉族的服饰,这里代指汉族文化。
  • 六传:古代官员出行的六种交通工具,这里指官员的队伍。
  • 越裳:古代南方的一个国家,这里泛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翡翠:一种珍贵的鸟,这里指珍贵的贡品。
  • 琅玕:一种美玉,这里指珍贵的贡品。
  • 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环佩:古代妇女佩戴的玉饰,这里指官员的随从。
  • 朔雪:北方的雪。
  • 两省:指中书省和门下省,古代中央政府的两个重要部门。
  • 春色:春天的景象,这里比喻新进的士人。

翻译

在遥远的南方,汉族的文化和服饰遍布万里,官员的队伍快速行进,沿途的人们都驻足观看。自古以来,南方的边远地区就向朝廷进贡珍贵的翡翠,如今,连沧海也向朝廷进贡美玉。官员的仪仗穿越山岭,关隘的云雾也因此散去,随从们快步走向朝廷,北方的雪依然寒冷。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近臣们新推荐了士人,他们都随着春天的景象,进入了长安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官员回朝的盛况,通过“炎州”、“汉衣冠”、“六传”等词语,展现了南方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官员的威仪。诗中“越裳收翡翠”、“沧海贡琅玕”等句,既表达了南方对朝廷的忠诚,也体现了朝廷对南方珍宝的珍视。最后,“两省近臣新荐士,尽随春色入长安”一句,以春天的景象比喻新进的士人,寓意着朝廷的新气象和希望。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