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玉少璋虞卿少功启明上元夜过

白头方朔奉恩回,田烛村灯社事开。 花月春江人尽乐,草堂烟径客能来。 觞行解把银缸照,巾舞宁知玉漏催。 记得祠膏曾侍从,愧君犹道汉臣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伯玉少璋虞卿少功启明:可能是诗中提到的友人或同僚的名字。
  • 方朔:指东方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方士,这里可能是诗人的自喻。
  • 田烛村灯:指乡村中用于庆祝的灯火。
  • 社事:指乡村的集体活动或节日庆典。
  • 草堂烟径:指诗人隐居的草堂和其间的烟雾缭绕的小径。
  • 觞行:指饮酒。
  • 银缸:指银制的灯盏。
  • 巾舞:指戴着头巾跳舞。
  • 玉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祠膏:指祭祀时用的油脂,这里可能指参与祭祀活动。
  • 汉臣:指汉朝的臣子,这里可能是诗人的自指。

翻译

我这白发苍苍的东方朔,受到恩宠后归来,乡村中的灯火和庆祝活动已经展开。春江边的花月之夜,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我的草堂和烟雾缭绕的小径也迎来了客人。我们举杯畅饮,用银灯照亮,戴着头巾跳舞,全然不觉时间的流逝。我记得曾经参与过祭祀活动,感到惭愧的是,你们仍然称我为汉朝的臣子之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上元夜的欢聚场景,通过“白头方朔奉恩回”自喻东方朔,展现了诗人的自嘲与幽默。诗中“田烛村灯社事开”和“花月春江人尽乐”生动地描绘了乡村节日的喜庆氛围。结尾的“记得祠膏曾侍从,愧君犹道汉臣才”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赞誉的谦逊和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欢快,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