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司寇赵公入觐

· 严嵩
群公得句锵鸣球,司寇引杯登綵舟。 金函奉表江东发,银汉乘槎天上游。 六月沧洲不知暑,夜泊风烟渺何许。 远势斜分清泗流,新凉早入长杨树。 羡公怀抱有馀清,临流见月几诗成。 调高白雪谁同和,行爱青山自问名。 公今去国巳经时,星履重来上赤墀。 皋陶淑问持邦宪,阅道清忠结主知。 纯皇当日擢群英,三十馀年并列卿。 庙堂正藉经纶业,江海犹传冰糵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锵鸣球:形容说话声音响亮,如玉石相击。
  • 綵舟:彩色的船。
  • 金函:盛放表章的匣子。(“函”读音:hán)
  • 奉表:上奏章。
  • 银汉乘槎:指登天遨游,神话传说中通向天河的木筏。(“槎”读音:chá)
  •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 清泗流:泗水的水流。(“泗”读音:sì)
  • 长杨树:一种树木。
  • 白雪:古代曲名,比喻高雅的诗词。
  • 皋陶(“皋”读音:gāo,“陶”读音:yáo):传说中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之事,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 淑问:指善于审讯。
  • 邦宪:国家的法令。
  • 阅道:此处应指北宋名臣赵抃,他官至参知政事,因反对青苗法去位,死后谥清献,世称赵清献(“抃”读音:biàn)。
  • 赤墀:宫廷中的台阶,借指朝廷。
  • 纯皇:指乾隆皇帝。
  • 经纶业:治理国家的大业。
  • 冰糵声:清正廉洁的声誉。(“糵”读音:niè)

翻译

各位公侯们言辞响亮如玉石相击,司寇赵公举起酒杯登上彩色的船。装着奏章的金匣子从江东发出,如同乘坐木筏在银河登天遨游。六月的水边之地感觉不到暑热,夜晚停船在风烟之中不知在何处。远方的水流倾斜着分开,清澈的泗水在流淌,新的凉意早早进入了长杨树中。羡慕赵公胸怀清正,在流水边见到月亮几首诗便作成了。诗调高雅如白雪曲,可有谁能一同应和,出行喜爱青山,自己询问其名。赵公如今离开京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穿着星履重新来到朝廷的台阶上。如皋陶般善于审讯,秉持着国家的法令,赵阅道般的清正忠诚,赢得了君主的赏识。乾隆皇帝当年选拔众多英才,三十多年来一同位列公卿。朝廷正需要治理国家的大业,在江湖民间还流传着他清正廉洁的声誉。

赏析

这首诗是严嵩为送司寇赵公入朝觐见而作。诗中描绘了赵公出发的情景,如“司寇引杯登綵舟”“金函奉表江东发,银汉乘槎天上游”,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氛围。接着描述了途中的景色和感受,“六月沧洲不知暑,夜泊风烟渺何许”“远势斜分清泗流,新凉早入长杨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凉爽的意境。诗中还赞美了赵公的品德和才华,如“羡公怀抱有馀清,临流见月几诗成”“调高白雪谁同和,行爱青山自问名”,表现出对他的钦佩之情。同时,提到赵公的政绩和声誉,“皋陶淑问持邦宪,阅道清忠结主知”“纯皇当日擢群英,三十馀年并列卿”“庙堂正藉经纶业,江海犹传冰糵声”,强调了他在朝廷和民间的重要地位和良好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既表达了对赵公的祝福和期望,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

严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