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毕汝舟编修毕予督学日雅旧也

· 苏葵
别来荏苒十年馀,两接京华太史书。 故旧不遗真羡子,文章无补尚惭予。 粗官冷笑淹巴蜀,芳誉新闻蔼石渠。 珍重久要如有念,冯唐双鬓已萧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荏苒(rěn rǎn):形容时间渐渐过去。
  • 太史书:此指书信。
  • :滞留。
  • 巴蜀:古代巴国和蜀国,这里指偏远的地方。
  • 石渠:汉代的藏书阁,这里借指有声望的地方。
  • 久要:旧约,旧交。

翻译

分别以来时光匆匆,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两次收到你从京城寄来的书信。你不忘旧情,着实让我羡慕,而我觉得自己的文章没有什么益处,深感惭愧。我这个小官只能在巴蜀之地无奈地滞留,而你美好的声誉在有声望的地方广为人知。请珍惜我们长久以来的情谊,如果想到这一点,你会发现我冯唐一样的双鬓已经变得稀疏了。

赏析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感激与思念,也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对旧友情谊的珍视。诗的开篇通过“别来荏苒十年余”点明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对旧友的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两接京华太史书”表现了旧友的情谊未减,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故旧不遗真羡子,文章无补尚惭予”,将自己对旧友的羡慕和对自己的不满相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粗官冷笑淹巴蜀,芳誉新闻蔼石渠”则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处境和旧友的声誉,形成鲜明的反差。最后,“珍重久要如有念,冯唐双鬓已萧疏”以珍惜旧情作结,同时感慨自己年华老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沉。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