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舟中夜坐

· 苏葵
笳鼓休教聒病夫,三更犹自拨风炉。 一灯明灭青藜火,万事沈潜太极图。 天下靠谁波砥柱,山中还我药葫芦。 诗成更起推窗看,雪拥梅花近舳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弋(yì)阳: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
  • 笳(jiā)鼓:笳声和鼓声,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或警报的乐器,此处泛指喧闹的声音。
  • 聒(guō):声音吵闹,使人厌烦。
  • 青藜(lí)火:传说汉代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有一个黄衣老人吹燃青藜杖以照明,后用来借指夜读的灯光。
  • 沈潜:深入思考,潜心探究。
  • 太极图:中国古代哲学中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图式,这里可理解为宇宙万物的规律或道理。
  • 舳(zhú)舻(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船只。

翻译

不要让那笳鼓之声吵扰我这疲惫的人,三更时分我还在拨动着风炉。 一盏灯忽明忽暗,犹如那夜读的青藜之火,世间万事都如那深奥的太极图般让人沉思。 天下靠谁成为中流砥柱呢,在这山中我只想要回我的药葫芦。 诗写成后我又起身推开窗户观看,只见大雪簇拥着梅花,靠近了船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弋阳舟中的夜晚所感所想。首联通过“笳鼓休教聒病夫”表达了诗人对喧闹的厌烦,以及在深夜仍未休息,拨弄风炉的情景。颔联中“一灯明灭青藜火”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勤奋的氛围,同时“万事沈潜太极图”则体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入思考。颈联“天下靠谁波砥柱,山中还我药葫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无奈。尾联以“诗成更起推窗看,雪拥梅花近舳舻”结尾,描绘了窗外大雪簇拥梅花,靠近船只的美景,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感。整首诗意境深邃,情感复杂,既有对世事的思考,又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