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筵命下甚愧疏庸不足以从诸君子之后辄赋一诗录呈舜咨侍讲养正伯常二太史

天王重稽古,文教被九寰。 济济夔龙徒,终日奉宴閒。 自惭樗散质,久厕词林间。 一旦误简知,许缀经帏班。 儒冠岂徒荣,君德重有关。 格心古明训,志士亦孔艰。 况我本承乏,何恃开天颜。 所幸同袍人,逸驾难为扳。 致身及此时,淳风正来还。 策厉敢不勉,主恩似丘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稽古:考究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
  • 文教:文化和教育。
  • 九寰:指整个天下。
  • 夔龙徒:夔和龙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贤能的人。
  • 宴閒:闲暇时的宴会。
  • 樗散质:樗树是一种不材之木,比喻自己资质平庸。
  • 词林:指文学界或文人群体。
  • 简知:简拔,选拔。
  • 经帏:指皇帝的讲席。
  • 儒冠:儒者的帽子,代指儒者身份。
  • 格心:正心,修养心性。
  • 承乏:谦辞,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暂时代理某职。
  • 同袍人:同僚,同事。
  • 逸驾:难以追赶的高远目标。
  • 策厉:鞭策激励。
  • 丘山:比喻恩情重大。

翻译

天王(皇帝)重视考究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文化和教育遍及整个天下。贤能之士终日侍奉在闲暇的宴会中。我自惭形秽,资质平庸,长久以来混迹于文学界。一旦被选拔,被允许加入皇帝的讲席班列。儒者的身份岂能只是荣耀,君王的德行与之密切相关。修养心性是古代的明训,有志之士也感到艰难。何况我本就是暂时代理此职,有何依靠能开启天颜(皇帝的欢心)。所幸有同僚们,他们的目标高远难以追赶。在这个时候努力进取,淳朴的风气正回归。我怎敢不鞭策自己,主上的恩情如同山岳般重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程敏政对于被选拔参与皇帝讲席的谦逊与自勉之情。诗中,作者自谦为“樗散质”,对于能够加入皇帝的讲席感到意外和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强调儒者的身份不仅仅是荣耀,更是与君德紧密相连,体现了作者对于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视。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同僚的敬仰以及对主上恩情的感激,展现了他积极向上、不忘初心的精神风貌。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