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行

汉家将军如虎貔,铁衣炯炯登肜墀。 鞠躬再拜向天子,肘系金印盘双螭。 阴山之阴单于宅,名王渠帅相出没。 天诛一顾不可留,旌旗如云戒明发。 袖中剑气吞长虹,指麾白日回苍穹。 偏师五路捣沙碛,铁骑十万屯云中。 皇威四驰掣惊电,胆落旄头逐飞箭。 降车昼走穹庐王,捷书夜报明光殿。 君王有诏无穷追,凯歌散入边城陴。 满决银河洗兵马,尽收土宇归华夷。 明廷告勒有尊敦,钜笔如椽我当载。 酒酣击节聊载歌,一为将军歌出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虎貔(hǔ pí):比喻勇猛的战士。
  • 炯炯(jiǒng jiǒng):形容目光明亮。
  • 肜墀(tóng chí):红色的台阶,指宫廷。
  • 鞠躬:弯腰行礼,表示尊敬。
  • 金印:指高级官员的印章,象征权力。
  • 双螭(shuāng chī):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于装饰印章。
  • 名王渠帅:指敌方的首领。
  • 旌旗:军旗。
  • 明发:天亮时出发。
  • 白日回苍穹:形容剑气之强,能使白日回转天空。
  • 偏师:指非主力部队。
  • 沙碛(shā qì):沙漠。
  • 铁骑:装备精良的骑兵。
  • 云中:指高空,比喻军队集结如云。
  • 皇威:皇帝的威严。
  • 旄头:古代军旗的顶端装饰。
  • 捷书:战报。
  • 明光殿: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 边城陴(biān chéng pí):边城的城墙。
  • 华夷:指中原和边疆的民族。
  • 尊敦:尊贵的礼器,这里指重要的文书。
  • 钜笔如椽:形容笔大,比喻书写重要文件。

翻译

汉家的将军勇猛如虎豹,身穿闪亮的铁甲登上红色的宫廷台阶。他们弯腰行礼,向天子致敬,肘上挂着金印,上面装饰着双螭。在阴山的北面,是单于的居所,敌方的首领和将领们频繁出没。天子的诛杀令不可拖延,军旗如云,准备在天亮时出发。袖中的剑气吞噬长虹,指挥白日回转天空。非主力部队五路进攻沙漠,十万铁骑如云般集结在高空。皇帝的威严如闪电般四散,敌军的旗帜被击落,如同追逐飞箭。投降的车辆白天在帐篷王那里行走,战报夜间报告到明光殿。君王的命令不再追击,凯歌传遍边城的城墙。决堤的银河洗涤兵马,收复的领土归于中原和边疆的民族。朝廷颁布了重要的文书,我用如椽的大笔记录。酒酣时,我击节歌唱,为将军歌唱出塞的壮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家将军出征的壮丽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激昂的语言,展现了将军的勇猛和天子的威严。诗中,“虎貔”、“铁衣炯炯”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将军的英勇形象,“金印盘双螭”则象征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旌旗如云”、“铁骑十万”等壮观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胜利的喜悦。整首诗气势磅礴,充满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胜利的庆祝,体现了明代诗歌的雄浑风格。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