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石庵归饶州

上人自是云水踪,一瓶一锡西复东。 参禅游遍京华寺,忽忆故乡天外峰。 满空凉露洗残暑,木杯晓发长河渚。 吹醒禅心苹蓼风,惊残诗梦梧桐雨。 一夜苍松偃故山,丛林法侣应知还。 遥想山中旧猿鹤,相迎已出苍松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云水踪:比喻僧人四处游历,如云水般无定。
  • 一瓶一锡:指僧人随身携带的简单物品,瓶用来盛水,锡杖是僧人的标志。
  • 京华:指京城,繁华之地。
  • 残暑:夏末的余热。
  • 木杯:木制的杯子,此处可能指僧人使用的简单器具。
  • 长河渚:长河边的小洲。
  • 禅心:修禅的心境。
  • 苹蓼风:苹蓼,一种水生植物,这里指风吹过苹蓼的景象。
  • 梧桐雨: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
  • 苍松:青翠的松树。
  • 丛林法侣:指同在丛林(寺庙)中修行的僧侣。
  • 猿鹤:猿猴和鹤,常用来象征山林中的自由生活。

翻译

僧人自是如云水般四处游历,带着一瓶一锡,从西向东。 他参禅游遍了京城的寺庙,忽然间忆起了故乡远在天边的山峰。 满天的凉露洗涤了夏末的余热,清晨,他带着木杯从长河边的小洲出发。 风吹过苹蓼,唤醒了他的禅心,雨打在梧桐叶上,惊醒了他的诗梦。 一夜之间,青翠的松树似乎在故山中摇曳,丛林中的法侣们应该知道他要回去了。 遥想山中的旧时猿鹤,想必已经迎接他出了苍松掩映的关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归乡的情景,通过“云水踪”、“一瓶一锡”等词语展现了僧人简朴的生活和四处游历的生涯。诗中“满空凉露洗残暑”等句,以自然景象烘托出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结尾处“遥想山中旧猿鹤,相迎已出苍松关”则表达了僧人对故乡的深情及归途中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僧人对自然和禅境的向往。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