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谭君教吾松六年甚得士子心忽闻罢去相与骇叹而莫知所从徐考其名与君之为人正相反也于其行诗以白之

· 顾清
花自含仁絮自飞,春风着物本何私。 秪应鶗鴂中宵起,不尽芳兰九畹滋。 江月有情千里共,湘流无恙此心知。 瑞莲池上题诗在,总是诸生去后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秪(zhī):同“只”。
  • 鶗鴂(tí jué):杜鹃鸟的古称,常用来象征悲伤或离别。
  • 畹(wǎn):古代地积单位,一说三十亩为一畹,一说十二亩为一畹。此处形容兰草生长的大片土地。

翻译

花朵自然地包含着仁德,柳絮自在地飞舞,春风吹拂着万物,原本没有什么偏私。 只应是杜鹃在半夜啼鸣,使得美好的兰草没有能在大片土地上充分生长。 江上的明月有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湘江的水流安然无恙,这一点您心中是清楚的。 瑞莲池上题诗还在,那都是学生们在您离去之后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起笔,寓意着事物的发展本应自然而美好。然而,诗中用“鶗鴂中宵起”暗示了不好的事情发生,可能是谭君的离去。作者通过描绘江月的有情和湘流的无恙,表达了对谭君的理解和信任,认为他的品行如江水般清澈。最后提到瑞莲池上的题诗,强调了学生们对谭君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表达了对谭君的赞美,也抒发了对他离去的惋惜和不舍。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