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 祭(jì):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
- 友兰先师:对某位已故老师的尊称,名字中含“友兰”。
- 公佩文:一个人的名字。
- 远享胙(zuò):远来享用祭祀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 祠(cí):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 香火:用于祭祀祖先或神佛的香和灯火。
- 庭阶:庭院的台阶。
- 砌台:用砖石等砌成的高台。
- 黄卷:书籍。古人用黄檗(bò)染纸以防蠹(dù),故名。
- 报称:报答。
- 青衿(jīn):古代学子的服装,代指学子。
- 晨星落落:像早晨的星星那样稀少,形容人才凋零。
- 社栎(lì):原指生长在社庙中的栎树,后用以喻无所作为的人。
- 萧萧:本意为草木摇落之声,此指无作为的样子。
- 匪才:自谦之词,指自己没有才能。
- 安得:怎能。
- 两髦(máo):古代未成年男子的发式,头发分垂两边至眉。此处借指少年时光。
翻译
在元宵节这一天祭奠友兰先师,公佩文从远方来享用祭祀的肉,于是我写了这首诗呈给他们二位。
新的祠堂里香火不断,依然在旧时的庭院台阶旁,古老的树木依旧依靠着砌成的高台生长。我一生研读书籍,却惭愧自己报答无门,今日众多学子有幸归来。像早晨稀疏的星星一样,可叹同辈的人才凋零,我如那社庙中无用的栎树,只能感叹自己没有才能。怎能再回到像过去那样的少年时光,在夕阳的陪伴下,夹着书本一同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宵节祭奠友兰先师时所作,表达了对先师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人才凋零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描写新祠的香火和旧庭阶的古木,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颔联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学问的反思,以及对学子们归来的欣慰。颈联以“晨星落落”形容同辈人才的稀少,以“社栎萧萧”自谦自己的无能,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哀。尾联则抒发了对过去少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不再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用典恰当,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