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刘宗保秋怀二首

· 刘基
眼见宾鸿去复回,可堪云雾隔瑶台。 黄花自在山中发,青鸟何由海上来。 墙角虫号瓜蔓索,树头禽嚇栗房开。 凉蟾照幕还清夜,惭愧千村野哭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宾鸿:指鸿雁,古代常以鸿雁喻指书信或远行的人。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高远不可及之处。
  • 青鸟:神话中传递消息的鸟,比喻信使。
  • 虫号:虫鸣。
  • 瓜蔓索:瓜藤缠绕。
  • 禽嚇:鸟叫声。
  • 栗房:栗子的外壳。
  • 凉蟾:秋夜的月亮。
  • 野哭哀:指乡村中因战乱、灾荒等而引起的悲痛哭声。

翻译

眼见那鸿雁去了又回,可惜云雾遮断了通往仙境的路。 山中的黄花自在地绽放,青鸟为何从海上飞来。 墙角虫鸣瓜藤缠绕,树头的鸟儿叫着栗子壳裂开。 秋夜的月光照亮了幕帘,清冷的夜晚我感到惭愧,因为千村万落传来的野哭声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鸿雁、云雾、黄花、青鸟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仙境的向往与无奈。诗中“眼见宾鸿去复回”一句,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喻了人生的离别与重逢。后句“可堪云雾隔瑶台”则深化了这种无法触及的遥远感。诗的下半部分转向对自然细节的观察,如虫鸣、瓜藤、鸟叫、栗子裂开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日田园图。结尾的“凉蟾照幕还清夜,惭愧千村野哭哀”则透露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与自责,体现了其深沉的人文关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刘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