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白沙至水口

· 刘基
夜发白沙驿,亭午至冰口。 中流郁风雾,密雨蔽原皂。 冥濛蛟龙过,隐辚怒雷吼。 倾歌卧帆席,冯翼惑前后。 畏途生顷刻,颠倒乱足手。 仓皇投山馆,喜惧剧纷纠。 摄身整衣整,沾湿及肩肘。 平生历道路,艰险颇曾受。 未能外形骸,岂敢轻衰朽。 捐躯匪成仁,垂堂不宜狃。 总辔登前岭,烟云尚昏黝。 经阻有妨虞,姬文亦奔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午:正午。
  • :积聚。
  • 原皂:原野。
  • 冥濛:昏暗不明。
  • 隐辚:形容声音低沉。
  • 冯翼:形容风声。
  • 垂堂:指危险的地方。
  • 总辔:拉紧缰绳,控制马匹。
  • 妨虞:担忧,忧虑。

翻译

夜晚从白沙驿出发,正午到达冰口。 河中流积聚着风雾,密集的雨遮蔽了原野。 昏暗中蛟龙似乎游过,低沉的怒雷声吼叫。 倾斜的歌声在帆席上回荡,风声迷惑了前后。 害怕这危险的道路,顷刻间手足无措。 仓皇中投宿山间客栈,喜悦与恐惧交织。 整理身姿,整顿衣物,湿漉漉的雨水浸湿了肩肘。 平生经历了不少道路的艰险,也曾多次承受。 未能完全忘却形骸,岂敢轻视衰老。 舍弃生命并非成就仁德,危险之地不应轻率。 拉紧缰绳登上前岭,烟云依旧昏暗。 经过的阻碍让人忧虑,连姬文也难免奔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险与不安,通过风雨交加、雷声隐隐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行人在险恶环境中的恐惧与忧虑。诗中“畏途生顷刻,颠倒乱足手”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无助与慌乱。后文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危险的警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险的深刻体验和对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注。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