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翰林以德使楚

花外宫悬扣舜韶,金函初捧下层霄。 绛河景气多澄霁,赤社风云自动摇。 过里泥金荣赐第,趋庭玉树见清标。 石渠词赋元供奉,千载兰台未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宫悬:古代天子钟磬之乐,悬挂于四面,象征宫室之广。(音:gōng xuán)
  • 舜韶:即舜乐,相传为舜所作的韶乐。(音:shùn sháo)
  • 金函:金匣,这里指诏书。(音:jīn hán)
  • 层霄:高空。(音:céng xiāo)
  • 绛河:银河。(音:jiàng hé)
  • 澄霁:雨止雾散,天气放晴。(音:chéng jì)
  • 赤社:天子分封诸侯,以五色土为社,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赤社指南方诸侯。(音:chì shè)
  • 泥金:用金屑和胶水制成的颜料,古代用于装饰笺纸或封泥。这里指赏赐的荣耀。(音:ní jīn)
  • 赐第:赏赐的宅第。(音:cì dì)
  • 趋庭:典出《论语·季氏》,指子承父教。(音:qū tíng)
  • 玉树:比喻优秀子弟。(音:yù shù)
  • 清标:清美出众的风度仪态。(音:qīng biāo)
  • 石渠:汉代阁名,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为藏秘书之所。(音:shí qú)
  • 元供奉:原指唐代诗人李白曾供奉翰林,这里借指孙翰林。(音:yuán gòng fèng)
  • 兰台:汉代宫内藏书之处,这里借指翰林院。(音:lán tái)

翻译

皇宫外传来如同舜乐般的钟声,捧着金函的诏书首次从高空降下。银河间的景色大多晴朗,南方诸侯之地的风云也为之动荡。孙翰林因功获得泥金赏赐的宅第,在接受父教时他如玉树般展现出清美的风姿。他如同当年在石渠阁中创作词赋的李白曾为翰林供奉一样,使得千载以来的翰林院不再寂寥。

赏析

这首诗是黎民表为送孙翰林出使楚国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描绘宫悬之乐和金函诏书,展现出孙翰林出使的庄重与荣耀。颔联以绛河的澄霁和赤社的风云,暗示此次出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颈联描述了孙翰林获得的荣耀和他的优秀风姿,强调了他的杰出才能和品德。尾联将孙翰林比作李白,赞誉他的才华,同时也表明翰林院因他而增添光彩。整首诗用词华丽,意境宏大,通过对孙翰林出使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期望。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