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

曾参不杀人,慈母终下机。 无兄云盗嫂,世事皆可疑。 因识秋胡妇,却金惭所之。 冶容既若诲,何以规男儿。 皎洁美罗敷,曾来使君思。 罗敷但采桑,使君岂无妻。 君子防未然,淑慎各自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曾参(zēng shēn):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
  • 下机:指织布机停止运作。
  • 秋胡妇:秋胡之妻。秋胡新婚离家,多年后归来,在途中调戏一位采桑女,到家后才发现那是自己的妻子,妻子羞愤投河自尽。这里的“秋胡妇”指代坚贞的妇女。
  • 冶容:指艳丽的容貌。
  • :诱导,这里有引人犯罪的意思。
  • 罗敷:古代美女,此处指容貌美丽的女子。
  • 淑慎:善良谨慎。

翻译

曾参没有杀人,可他的慈母还是因谣言而停下织布机。(有人说)没有兄长却被传与嫂子私通,世间的事都让人感到可疑。由此认识到秋胡的妻子,因拒绝秋胡的金钱而对自己的去向感到惭愧。艳丽的容貌好像会引人犯错,又怎么能用来规范男儿呢?容貌皎洁美丽的罗敷,曾经让使君产生非分之想。罗敷只是在采桑,使君难道没有妻子吗?君子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善良谨慎地各自保持自己的品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列举多个事例,探讨了世间之事的复杂性和人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应有的品德和态度。诗中以曾参之母因谣言而误信儿子杀人,以及无中生有的“盗嫂”传言,说明了世事的可疑和人们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接着提到秋胡妇的故事,强调了妇女的坚贞和对不当行为的拒绝。又以罗敷的美貌引起使君的非分之想,警示人们不能被外表所迷惑,要保持自身的品德和操守。最后,诗人提出君子应防患于未然,各自保持善良谨慎的品德。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这些事例的阐述,表达了对人们品德修养的重视和对社会道德的关注。

黎遂球

明广东番禺人,字美周。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