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兵宪伯贤赴滇中

凤起真从七洞天,又持旌节向南滇。 才名宣室方前席,筹策秦中未乏贤。 远檄正迎金马使,清词不赋夜郎篇。 莫愁万里浮云隔,矫首扶桑是日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节(jīng jié):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后借以泛指信符。这里指奉命出使的凭证。
  • 宣室:古代宫殿名。借指帝王。
  • 筹策:谋划。
  • 秦中:指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古属秦国,这里泛指北方中原地区。
  • 远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
  • 金马使:指使者。
  •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古国名,这里借指边远蛮荒之地。
  • 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常用来代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翻译

凤凰从那七洞天飞起,您又持着旌节奔赴南滇。 您的才华在帝王面前得到重视,北方中原地区也不缺少有谋略的贤才。 远处的征召文书正迎接着您这位使者,您的清丽词句不会去书写夜郎那样偏远蛮荒之地的篇章。 不要忧愁万里浮云的阻隔,抬头远望,那太阳升起的扶桑之处就是希望所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胡兵宪伯贤前往滇中时所作。首句以“凤起”象征胡兵宪的非凡才能和远大前程,“七洞天”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颔联赞扬了他的才华和能力,暗示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中原地区的人才济济。颈联表明胡兵宪此次赴任是肩负着重要使命的,而他的文风清丽,不会被蛮荒之地的困境所影响。尾联则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和展望,让胡兵宪不要被距离所困扰,要看到希望和光明。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又充满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