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懋功同朱巍甫佳甫携酒过览胜楼

南浦从来伤别地,高楼吟望更沾襟。 千门月色渔榔静,午夜风江酒盏深。 明烛却添游女恨,绝缨谁识楚臣心。 萧条孺子湖边路,此去朱弦绝赏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浦(nán pǔ):南面的水边,后常用来指送别之地。
  • 沾襟(zhān jīn):浸湿衣襟,指落泪、哭泣。
  • 渔榔(yú láng):渔人捕鱼时用以敲船舷、惊鱼入网的长木。
  • 绝缨:这里可以理解为豪放洒脱或不拘小节的行为。
  • 楚臣:原指屈原,后泛指爱国忠臣。
  • 孺子湖:一个地名。
  • 朱弦:泛指琴瑟类弦乐器,这里可理解为美妙的音乐。

翻译

在这向来让人感伤离别的南浦之地,登上高楼远望更让我泪湿衣襟。 千家门户都沉浸在月色中,渔人停止了劳作,四周一片寂静;午夜的江风中,我们对饮,酒意渐浓。 明亮的烛光却增添了游女的愁恨,又有谁能理解那像楚臣一样的爱国忠臣的心境呢? 在这萧条的孺子湖边的路上,此去之后,再也听不到美妙的音乐,也无人能真正欣赏了。

赏析

这首诗以伤别之情为基调,通过描绘南浦之地的景色和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南浦”这一传统的送别意象,奠定了全诗忧伤的氛围。“千门月色渔榔静,午夜风江酒盏深”两句,以静谧的月色和寂静的渔榔声为背景,突出了诗人在午夜风中饮酒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意境。“明烛却添游女恨,绝缨谁识楚臣心”则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自己心境的抒发,游女的恨和楚臣的心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忠诚的追求。最后两句“萧条孺子湖边路,此去朱弦绝赏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表现出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和典故的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