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康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 禫祭:古代祭祀的一种,通常在特定日子举行,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 奏格:奏乐,这里指祭祀时的音乐。
- 白茅:一种植物,古代常用于祭祀中,象征纯洁。
- 七庙:指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七座庙宇,代表皇室的祖先。
- 巩洛:指巩县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地区,代表皇室的根基。
- 二仪:指天地,这里指自然界的力量。
- 函淆:指函谷关和淆山,这里代表国家的边疆和险要之地。
- 明楼:指陵墓中的建筑,用于祭祀和守望。
- 鹓鸾: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高贵和神圣。
- 隧道:指陵墓中的通道。
- 翡翠巢:比喻陵墓中的装饰华丽。
- 羽猎:古代帝王的一种娱乐活动,这里指过去的辉煌。
- 长杨:指长杨宫,古代帝王狩猎的地方。
- 寸心:指内心。
- 白云:象征高远和纯洁。
翻译
在康陵举行禫祭的日子,我宿于神圣的郊外,奏乐无声,铺垫着白茅。 七庙的精灵在巩洛之地昭示,二仪的风雨在函淆积聚。 明楼中灯火辉煌,鹓鸾般的神鸟聚集,隧道旁的松杉间,翡翠般的鸟巢。 羽猎长杨的辉煌如今已成泪水的回忆,我心中的思念与白云交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康陵举行禫祭的场景,通过对祭祀仪式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皇室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白茅、鹓鸾、翡翠巢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深度。结尾处的“羽猎长杨今涕泪,寸心遥与白云交”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
黄佐的其他作品
- 《 庚子二月入京述怀四首 》 —— [ 明 ] 黄佐
- 《 铙歌鼓吹曲二十二首朱鹭一章十一句 》 —— [ 明 ] 黄佐
- 《 三穷啚诗时九首为周侍御同年 》 —— [ 明 ] 黄佐
- 《 抡材赴公宴作 》 —— [ 明 ] 黄佐
- 《 南江卷为冯侍御子仁题 》 —— [ 明 ] 黄佐
- 《 李番禺席上赋 》 —— [ 明 ] 黄佐
- 《 桂林雨中望诸葛亭有感集杜句 》 —— [ 明 ] 黄佐
- 《 初秋 》 —— [ 明 ] 黄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