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君山次韵四章

望穷海峙眼生花,得酒相逢即是家。 游鲤山高红日近,卧龙江阔碧波斜。 喜看胜地吴都大,端拜名公石刻嘉。 远寺钟声僧入定,披衣对月上归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峙(hǎi zhì):海边的山峰。
  • 游鲤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卧龙江:江名,具体位置不详。
  • 吴都:指古代吴国的都城,这里可能指苏州。
  • 石刻嘉: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或图案精美。
  • 入定:佛教术语,指僧人进入冥想状态。
  • 归槎(guī chá):归舟,指回家的船。

翻译

眺望远处的海滨山峰,眼睛因远望而模糊,得到美酒,与朋友相遇,这里便是我的家。游鲤山高耸,红日仿佛近在咫尺,卧龙江宽阔,碧波斜斜流淌。欣喜地看到吴都这片胜地如此广阔,虔诚地拜读名公的石刻,其精美令人赞叹。远处寺庙的钟声响起,僧人已进入冥想,我披上衣服,对着月亮,乘着归舟回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文艺术的赞赏。诗中“望穷海峙眼生花”一句,既展现了诗人远望的景象,又巧妙地表达了远望时的情感。后文通过对游鲤山、卧龙江的描绘,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结尾处的“远寺钟声僧入定,披衣对月上归槎”则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现实与理想结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怀。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