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二十韵
朔气经春在,湘帘尽日垂。
帝城天最近,宫漏晓犹迟。
瑟缩追趋地,凄清儤直时。
柳边闲夜月,花下爱朝曦。
沆瀣凝金掌,香烟散玉墀。
螭头攒彩仗,雉尾拥青旗。
骚屑闻鸡树,萧疏见凤池。
出门饶裋褐,归路怯涟漪。
憺似无能语,浑疑有所思。
紫山应奏籁,黄竹浪传诗。
怅望扶光远,低回淑景移。
梁间看燕并,韝上念鹰饥。
冀马拳毛竦,奚童败絮知。
情深晨露曲,兴剧白云司。
蚁绿空持酒,猩红未满枝。
小炉愄榾柮,深户闭扊扅。
未觉头如鹤,相怜手不龟。
行行离塞雁,脉脉向阳葵。
闲寂过燕市,虚无浴鲁沂。
愿回寒谷暖,邹管莫休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气:北方的寒气。
- 湘帘:用湘妃竹制成的帘子。
- 宫漏:古代宫中计时的漏壶。
- 儤直:古代官员在宫中值夜。
- 沆瀣:夜间的水气,露水。
- 金掌:指仙人掌,这里比喻宫中的装饰。
- 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也用以代指宫廷。
- 螭头: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形似龙而无角。
- 彩仗:彩色的仪仗。
- 雉尾:雉鸡的尾羽,常用于装饰。
- 青旗:古代军旗的一种,此处指宫廷的旗帜。
- 骚屑:形容声音细微。
- 鸡树:指宫中的树木。
- 萧疏:稀疏,不密集。
- 凤池:指宫中的池塘。
- 裋褐:粗陋的衣服。
- 涟漪:水面的波纹。
- 憺:安定,平静。
- 紫山:神话中的山名。
- 黄竹:古代的一种竹子,也指用黄竹制成的乐器。
- 扶光:指日光。
- 淑景:美好的景色。
- 韝:古代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臂。
- 拳毛竦:形容马的毛竖立。
- 奚童:古代指仆人。
- 晨露曲:指清晨的露水,这里可能指清晨的音乐或诗歌。
- 白云司:古代官署名,这里可能指宫廷。
- 蚁绿:形容酒的颜色。
- 猩红:鲜红色。
- 榾柮:木块,木柴。
- 扊扅:门闩。
- 龟:这里指手因寒冷而裂开。
- 塞雁:指北方的雁。
- 阳葵:向日葵。
- 燕市:指燕京,即北京。
- 鲁沂:指鲁国的沂水。
- 邹管:指古代的乐器。
翻译
北方的寒气经过整个春天,湘帘整日垂挂。帝城离天最近,宫中的漏壶在晓光中显得特别迟缓。瑟缩着回忆过去的朝拜之地,凄清地值夜时。在柳树边闲看夜月,花下喜爱朝霞。夜间的露水凝结在仙人掌上,香烟弥漫在宫廷的台阶。螭头的装饰下彩色的仪仗聚集,雉尾的旗帜飘扬。细微的声音从宫中的树木传来,稀疏地看见宫中的池塘。出门时穿着简陋的衣服,归途中害怕水面的波纹。心情平静似乎无话可说,完全像有所思索。紫山中应该奏起了乐声,黄竹间的诗篇流传。怅望远方的日光,低头回望美好的景色在移动。在梁间看燕子并飞,在护臂上念及鹰的饥饿。冀地的马毛竖立,仆人知道败絮的寒冷。深情地听着清晨的露水曲,兴奋地在宫廷中。空持着绿色的酒杯,猩红的颜色还未满树枝。小炉中烧着木块,深门紧闭。未觉得头如鹤,相互怜悯手未因寒冷而裂开。行走时离开北方的雁,默默地向着阳光的向日葵。闲寂地经过燕京,虚无地沐浴在鲁国的沂水。愿回寒谷变得温暖,邹管不要停止吹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宫廷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宫廷细节的描写,如湘帘、宫漏、金掌、玉墀等,展现了宫廷的富丽与庄严。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夜月、朝曦、晨露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人的情感复杂,既有对宫廷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也有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