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对菊

· 黄佐
且随麋鹿走山林,岂合簪缨击此心。 永夜鼓钟欺鬓短,小楼风露报秋深。 鸾声自作孙登啸,龙卧谁为梁甫吟。 潇洒不知贫与病,东篱元有万黄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麋鹿(mí lù):一种大型鹿类动物,常用来比喻隐逸的生活。
  • 簪缨(zān yīng):古代官员的头饰,代指官职。
  • 永夜:长夜。
  • 鼓钟:指夜晚的钟声。
  • 鬓短:指年纪已老。
  • 小楼:小型的楼阁。
  • 风露:风和露水。
  • 秋深:深秋。
  • 鸾声:凤凰的叫声,比喻美好的声音。
  • 孙登啸:孙登是东晋时期的隐士,以长啸闻名,这里指隐士的高洁情怀。
  • 龙卧:比喻隐居。
  • 梁甫吟:古代的一种吟咏方式,这里指高雅的吟咏。
  • 东篱:指种菊的地方,也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 万黄金:比喻菊花,也比喻隐居生活的价值。

翻译

我愿意随着麋鹿走进山林,远离尘世的官职和纷扰。 长夜里的钟声似乎在提醒我岁月的流逝,小楼外的风露告诉我秋天已经深了。 我像孙登那样自由地长啸,隐居的生活让我不必吟咏梁甫那样的高雅诗篇。 我在这里既不觉得贫穷也不觉得病痛,因为东篱下的菊花就像万两黄金一样珍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麋鹿”和“簪缨”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自然和自由,后者代表世俗和束缚。诗人通过“永夜鼓钟”和“小楼风露”描绘了秋夜的宁静和深沉,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后两句则通过“孙登啸”和“梁甫吟”的比喻,展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怀和超脱世俗的态度。最后,诗人以“东篱元有万黄金”作结,既赞美了菊花的价值,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珍视和满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