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灾难后的景象。
- 萧萧:形容风声或落叶声。
- 落木:落叶。
- 稠:密。
- 征人:出征的士兵。
- 织妇:织布的妇女。
- 刀头:刀的尖端,这里指织布机的梭子。
- 河朔:古代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 关山:关隘和山岭,常用来指边疆。
- 出戍:出征戍守。
- 请缨:请求出征。
- 年少者:年轻人。
- 风尘:比喻战乱或动荡的社会环境。
- 海上:这里指边疆的海域。
翻译
梦中浮现战乱后的疮痍景象,勾起了边疆的忧愁,此时又正值秋风萧萧,落叶纷纷。 征战的士兵在何处惊起了雁群,哪家的织妇在望着织布机的梭子出神。 河朔之地,忧心忡忡地停杯思虑时局,月光照耀着关山,那是出征戍守的秋夜。 我要告诉那些请求出征的年轻人,边疆的风尘战乱从未停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边疆的凄凉景象和人们的忧愁情绪。诗中通过“疮痍”、“萧萧落木”等意象,生动地再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秋天的萧瑟。后句通过“征人”、“织妇”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与家人的相思之情。结尾处对年轻人的劝诫,表达了对战乱不息的忧虑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