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监司叔毅

· 张诩
朱明古洞我閒居,窃似当年葛令庐。 丹到九还无可炼,眼空六籍有何书。 老便华岭千寻枕,病怯公孙万里车。 咫尺行台不相见,笑将信息付江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明:指太阳,这里指明亮的地方。
  • 葛令:指葛洪,东晋时期的道士,以炼丹著名。
  • 九还:指炼丹术中的九转还丹,意指炼丹的极致。
  • 六籍: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 华岭:指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
  • 公孙:指公孙杵臼,春秋时期的人物,以忠诚和勇敢著称。
  • 行台:古代官署名,指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行政机构。

翻译

我居住在明亮的古老洞穴中,私下里像当年葛洪的居所。炼丹已至极致,无需再炼,眼中对儒家经典已无所求。老来喜欢华山千丈的枕头,病中却害怕公孙杵臼的万里车程。近在咫尺的行台却无法相见,只能笑着将消息托付给江中的鱼儿。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超然物外的心境。通过对比葛洪的炼丹和自己的隐居生活,以及对儒家经典的超脱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淡漠。诗中“华岭千寻枕”与“公孙万里车”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也透露出对世俗纷扰的避讳。最后将消息托付给江鱼,更是以一种超脱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