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陈茹连国子迁南宪幕

莫道栖迟滞一官,飞腾意气喜相看。 谭经尚拥皋比座,执法旋峨獬豸冠。 璧水已成三鳝兆,台霜还带一毡寒。 雁行忽断清秋后,南北差池惜羽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栖迟:淹留,漂泊失意。(栖:qī ;迟:chí)
  • 皋比:虎皮,这里指讲席。(皋:gāo ;比:bǐ)
  •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獬:xiè ;豸:zhì)
  • 璧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借指太学。
  • :鱼名,这里指预示升迁的吉祥之兆。(鳝:shàn)
  • 台霜:御史台的霜威,借指执法严明。
  • :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
  • 雁行:指同行的人,这里指朋友。
  • 差池:差错;意外。
  • 羽翰:翅膀,常用来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翻译

不要说旅居他乡担任一个小官就会失意,那意气风发、积极腾飞的样子让人欣喜相看。 在讲经的地方还拥有着讲席,执行法令时很快就能戴上执法的獬豸冠。 学宫前的水池已经出现了预示升迁的吉祥之兆,御史台执法严明,却还带着一丝清寒。 在清秋之后同行的队伍忽然断开,南北分隔,可惜了那辅佐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日缵为祝贺陈茹连国子升迁到南宪幕而作。诗的首联表达了对陈茹连虽暂时官职不显,但却有着积极向上的意气的欣赏。颔联描述了他在学术和执法方面的才能和期望,认为他既能在讲经的场合占据重要位置,又能在执法时彰显威严。颈联则提到了学宫的吉祥之兆和御史台的严明,同时也暗示了这份工作可能会有一些清苦。尾联表达了在清秋之后,朋友分别,南北相隔的惋惜之情,也体现了对陈茹连这个人才的珍视。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祝贺,又流露出了分别的不舍,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