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见平题豫让桥

千载辽阳鹤,苍茫不可寻。 遥知持斧意,不负漆身心。 塞外鸣笳断,桥边度马深。 无惭国士报,读此益沾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让桥:河北省邢台市的一座古桥,相传是战国时期义士豫让刺杀赵襄子的地方。
  • 辽阳鹤:指辽东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辽的故事,此处借指豫让的事迹已成为遥远的传说,难以追寻。
  • 笳(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
  • 国士:指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此处指豫让。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家臣,为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多次试图刺杀赵襄子,虽未成功,但他的忠义之举被后人传颂,被誉为“国士”。

翻译

千百年前的豫让事迹,如同那辽阳化鹤的传说一般,苍茫遥远,难以找寻。 我遥远地知晓豫让坚持刺杀赵襄子的决心,他不负以漆涂身、吞炭变声来伪装自己的决心。 塞外的胡笳之声已经断绝,桥边战马走过的痕迹深陷。 我毫不惭愧地认为豫让不愧是国士的报答,读到他的事迹更加让我泪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韩日缵在读到张见平题豫让桥的内容后所写的感想。诗的首联以辽阳鹤的典故,暗示豫让的事迹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难以追寻,但又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颔联则表达了对豫让坚定意志和忠诚精神的敬仰,他为了报答智伯的恩情,不惜以极端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外貌和声音,试图刺杀赵襄子,这种精神令人钦佩。颈联通过描写塞外的寂静和桥边的痕迹,烘托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豫让作为国士的认可和对他事迹的感动,读到这样的故事不禁让人泪湿衣襟。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豫让桥和豫让事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