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司寇广衡

· 韩雍
高步云霄近上台,司刑司宪展多才。 调元未副苍生望,观化何堪白发催。 双履无声趋晓禁,五花有迹在秋台。 东风执绋都门道,目断天南不尽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寇:古代官名,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寇”读音:kòu)
  • 司宪:官名,掌司法。
  • 调元:谓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多用以指为宰相。
  • 苍生望:百姓的期望。
  • 观化:观察变化;观察造化。
  • (fú):古代出殡时拉棺材用的大绳。

翻译

他高瞻远瞩,接近朝堂高位,在掌管刑狱和司法的职位上展现出众多才能。 他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却未能满足百姓的期望,面对自然的变化,怎堪白发过早地催来。 他的双脚踏出无声的步伐,清晨赶往宫廷禁地,在秋台留下了卓著的功绩。 东风吹拂着送葬的绳索,在都门的道路上,我望着南方的天空,心中充满无尽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对刘司寇广衡的悼念之词。首联描述了刘司寇的高位和多才,体现出他在司刑司宪职位上的重要性和能力。颔联则表达了对他未能完全实现百姓期望的遗憾,以及对时光匆匆、白发催人的感慨。颈联通过描写他默默地为朝廷效力和所留下的功绩,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尽职尽责。尾联则以东风执绋的场景,烘托出悲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刘司寇的深切哀悼和无尽的哀思。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刘司寇的赞扬和对其离世的悲痛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敬重和怀念。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