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士济移居诗用陶韵

元亮千秋韵,曾有移居诗。 逸响嗣坡公,而君复和之。 移居白鹤观,动我故乡思。 竹柏影参差,翛翛明月时。 月明藻荇横,清斋还若兹。 似吾两人閒,坡公不我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亮: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
  • 千秋韵:长久流传的韵味、风采。
  • 逸响:指前人的高妙诗韵。
  • :继承,接续。
  • 坡公: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羽毛残破的样子,这里形容竹柏摇曳的姿态。
  • 藻荇(zǎo xìng):水生植物,藻为水草的总称,荇为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

翻译

陶渊明有着流传千秋的诗韵,曾写过移居的诗篇。高妙的诗韵由苏轼继承,而您又来应和。移居到白鹤观,触动了我对故乡的思念。竹柏的影子参差不齐,在明月照耀下摇曳生姿。明月下藻荇纵横交错,清静的居处还是如此。就像我们两人这般闲适,苏轼所言不虚啊。

赏析

这首诗以陶渊明的移居诗为起点,引出苏轼对其的继承,以及诗中“君”对前贤的应和,体现了文化的传承。诗中通过描绘白鹤观的景色,如参差的竹柏影、明月下的藻荇,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提到“坡公不我欺”,也表现了诗人对苏轼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的认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韵味。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