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守明乡入觐见访时客晋赋此奉答

· 谢榛
昔别都亭柳,垂条几度新。 独辞燕赵路,相和楚阳春。 老去辙鱼涸,时来尺蠖伸。 中丞远意切,上党故情亲。 延士堪为主,移家岂在人。 渔樵今自适,龙凤古谁驯。 地得知音侣,天留报德身。 有期孤钓渭,多事负耕莘。 西极连三晋,南云望八闽。 海霞疑振藻,江月恍交神。 客阻关山暮,鸦啼风雨晨。 邺台停五马,空复访纶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觐(jìn)见:朝见(君主)。
  • 都亭: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 燕赵:指今河北省一带。
  • 楚阳春:动听的楚地音乐,这里借指美好的诗篇。
  • 辙鱼涸:车辙中的鱼,比喻处于困境。
  • 尺蠖(huò)伸:尺蠖行动时,先屈后伸,比喻人暂时不得志,后得机遇而施展才能。
  • 中丞:官名,这里指吴太守。
  • 延士:邀请士人。
  • 纶(guān)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

翻译

昔日在都亭分别,那柳树的枝条,几次更新变长。 我独自离开燕赵之地,伴随着楚地的阳春之曲。 年老时如车辙中的鱼陷入困境,时运来时又如尺蠖伸展。 吴太守您情意恳切,从上党而来带着故旧的情谊显得格外亲切。 邀请士人足可作为主人,搬家之事又怎会由人决定。 如今我在渔樵生活中自得其乐,龙凤般的人物自古以来谁能驯服。 在这地方能得到知音伴侣,上天留下我这报答恩德之人。 期望有朝一日如姜子牙般独自垂钓渭水,却也多有辜负像伊尹那样耕种之事。 西边连接着三晋之地,向南的云彩望着八闽之处。 海霞似乎有动人的文采,江月恍惚间与人神交。 客人被关山阻碍直到日暮,乌鸦在风雨清晨啼叫。 在邺台停下的五匹马,徒然地来访我这头戴纶巾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谢榛对吴太守来访的回应。诗中既有对往昔离别的回忆,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还有对当下生活的描述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首联通过回忆昔日在都亭的分别,以及柳树的变化,勾起了对过去的思念。颔联讲述自己离开燕赵之地的经历,以及伴随的心情。颈联以“辙鱼涸”和“尺蠖伸”来比喻人生的困境与机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中描述了吴太守的来访,表现出对方的情谊和自己的感受。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渔樵生活的适应和对知音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尾联则通过描绘客人受阻和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种略带忧伤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用典恰当,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