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经大理叔和使山东

· 谢榛
使车乘晓出都门,东去关河春色繁。 草遍王程驰白日,花深官舍闭黄昏。 灯前独检于公传,海上还分孝妇冤。 应待高秋登日观,满山松桂一开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使车:使者所乘之车。
  • 都门:京都城门。
  • 关河:指山川险要处,这里指通往山东的路途。
  • 王程:奉公命差遣的行程。
  • 于公传:于公,西汉东海郯(tán)县(今山东郯城)人,曾为狱吏,断案公正。此处用以表示希望叔和能公正执法。
  • 日观:泰山峰名,为著名的观日出之处。

翻译

使者乘坐的车辆在清晨驶出京都城门,向东前往山东,沿途春色繁盛。一路上绿草遍布,使者在白日里急速前行;花团锦簇,官舍在黄昏时紧闭。在灯前独自阅读于公的传记,期望到了海边能为孝妇洗清冤屈。应当等到秋高气爽之时登上日观峰,那时满山的松桂,正好可以开怀畅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送叔和出使山东时所作。诗的首联点明了出使的时间和出发地,以及前往山东的路途上春色盎然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基调。颔联通过描写“草遍王程”和“花深官舍”,进一步展现了路途的景色和行程的匆忙。颈联则表达了对叔和公正执法、为民伸冤的期望,用“于公传”和“孝妇冤”的典故,寓意深刻。尾联展望了叔和在完成使命后,登上日观峰,欣赏美景、开怀畅饮的情景,给人以美好的想象。整首诗既有对旅途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叔和的祝福和期望,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