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赵中丞良弼
注释
- 倏(shū):极快地,忽然。
-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
- 柱石: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 衡茅:衡门茅屋,指简陋的房屋。
- 宪节:廉访使、巡按等官员所持的符节。
- 安堵:安居。
- 层霄:高空。
- 鄂渚: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
- 参(shēn):星名,古代称“参星”。
- 旄(máo)钺(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
翻译
美好的人忽然离散不能相聚,傍晚时凝聚不散的云低垂在野外的树上。当朝廷的重臣期望能立下全部的功业,而避世隐居在简陋茅屋之人则自己求得安稳。 手持符节的官员轻快地前往浙西,海边的战乱还未平息,百姓生活痛苦。湖山的风景在萧瑟的秋天显得暗淡,谁还会在兰舟上载歌载舞呢? 知道您的浩然正气直冲高空,在栖霞岭头独自凭吊古人。奸臣的尸骨已朽但忠臣的魂魄还在,钱塘江的潮水怒吼至今仍充满愤怒。 曾经登上武昌城的高处,黄鹤飞来带来好消息。刚被任命为开府就受到渔樵百姓的赞颂,先赢得了荆州父老的心。 红色的枫叶在鄂渚的傍晚凋零飘落,满含思绪地坐落在天边的参星之下。您没看见辽阳的戍边堡垒每天都显得萧瑟阴森,转运军饷艰难忧患更深重。 三韩在秋天时常有紧急的警报,烽火在夜晚照亮了枯桑林。圣明的君主刚刚登基,默默对公卿赐予恩宠。 运用奇妙正统的战术制服单于,上天让两边有所限制划分南北。您手持军旗和斧钺宣扬威德,三楚之地没有忧患与万国相通。 每次精神都向着承明庐飞驰,大江之水向东流淌不停息。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赵中丞良弼的赞颂和对时局的关切。诗中通过描绘日暮停云、海氛未息、湖山惨淡等景象,烘托出一种压抑的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安和百姓的苦难。同时,诗中赞扬了赵中丞的正气和功绩,如“知君正气干层霄”“先得荆州父老心”等,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期待。诗的后半部分则提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和转饷的艰难,进一步凸显了问题的严峻性。最后,诗人希望赵中丞能够凭借威德,使三楚之地平安,万国相通,体现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整首诗意境雄浑,情感真挚,既表现了对现实的忧虑,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