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买丝绣作平原君寄山中故友
登台北瞻此何世,漫嗟寥落依松桂。
英雄有待岂徒老,泽龙神变随巨细。
黄金买丝秣陵市,好绣平原赵公子。
想像当年下士心,烟薰古色宛相似。
万丝无迹天巧成,吴姬亦知豪侠名。
身后宁复谈纵横,野云聚散犹秦兵。
异代重之独长吉,下帘焚香共一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嗟(jiē):叹息。
- 寥落:冷落;冷清。
- 秣陵市:古地名,今南京。
- 吴姬:吴地的女子。
翻译
登上高台向北眺望,这是怎样的世道啊,只能慨叹自己孤独冷清地依靠着松树桂树。英雄是需要等待时机的,怎会徒然老去,水泽里的龙变化多端,可大可小。在秣陵市用黄金买丝,用来绣平原君赵公子的像。想象当年他礼贤下士的心,那种韵味仿佛和古画中的色调相似。这万千丝线天然而成毫无痕迹,吴地的女子也知道平原君的豪侠之名。他去世后哪里还能再谈论合纵连横之事,野外的云朵聚散就像当年的秦兵。不同时代重视他的只有李贺(字长吉),在室内放下帘子焚香,对他表示敬重。
赏析
这首诗以“赋得”的形式,通过描绘买丝绣作平原君像并寄给山中故友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平原君的敬仰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诗人登高北望,发出对世道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之感。接着,诗人提到英雄需要等待时机,不会轻易老去,暗示着对自己和有志之士的一种期望。然后,诗人详细描述了买丝绣像的过程,以及想象中平原君当年下士的风范,使平原君的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明。诗中还提到平原君死后,不再有人谈论纵横之事,暗示了时代的变化和英雄的消逝。最后,诗人提到李贺对平原君的敬重,进一步强调了平原君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