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孟郁春试

清时难道少知音,入奏看君赋上林。 吴苑未须怜紫玉,燕台元重结黄金。 由来乐地因名教,谁识华园足会心。 鹦鹉才高堪自爱,壮图端不误朝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时:清平之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 知音:知己,能赏识自己的人。
  • 上林:上林苑,古代宫苑,这里借指皇帝的园林,指代文章才华出众,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
  • 吴苑:吴地的园囿,借指江南地区。
  • 怜紫玉:典故出自《搜神记》,紫玉与韩重相爱,却不能相守,这里借指才华被埋没或怀才不遇。
  • 燕台:又称黄金台,相传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揽天下贤士。这里用燕台来比喻招揽人才的地方。
  • 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 华园:华丽的园林,这里借指美好的环境或场所。
  • 会心:领会、领悟。
  • 鹦鹉才高:形容人有才华,有辩才。
  • 壮图:宏伟的抱负和计划。
  • 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借指官职。

翻译

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难道会缺少赏识自己的人呢,看你入朝进献文章,展示你的才华。江南地区不需要为才华被埋没而忧愁,在燕台那里会重视并招揽贤才,获得赏识。从来快乐的地方都是因为有了礼教的规范,谁能明白这华丽的园子里足以让人心灵有所领悟呢。你才华出众,应当自爱,宏伟的抱负定然不会耽误你获得官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韩孟郁参加春试时所作,表达了对他的鼓励和祝福。诗的首联写出在清平之世,相信韩孟郁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颔联通过“吴苑”和“燕台”的对比,暗示韩孟郁不必为一时的困境担忧,在合适的地方他的才华会得到重视。颈联强调了礼教和美好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可能是在提醒韩孟郁要遵循礼教,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尾联则对韩孟郁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他相信自己,实现宏伟的抱负,获得官职。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充满了对他未来的美好期望。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