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士宾春试

同学犹能忆少年,却惭天路着鞭先。 君当礼乐千言就,我厌风尘万态捐。 游猎正陈天子赋,抚军谁觅孝廉船。 曲江旧事知无补,看尔登瀛望亦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试: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会试在春季举行,称为春试。
  • 着鞭先:常用来比喻先人一步,此处指在科举考试中领先。(“着”读作“zhuó”)
  •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制度,这里可理解为关于礼仪和音乐方面的文章或论述。
  • 万态:形容世间各种各样的情态。
  • :舍弃、抛弃。
  • 游猎:此处指狩猎,也可引申为展示才能或表现自己。
  • 天子赋:指为帝王歌功颂德或阐述治国理念的文章。
  • 抚军:明清时巡抚的别称。
  • 孝廉船:用晋代吴隐之孝廉的典故,指为官清正廉洁。
  • 曲江:唐代京城长安东南的游览胜地,此处借指科举考试中中举者游宴之地。
  • 登瀛:登上瀛洲,常用来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境。

翻译

同窗的你还能让我回忆起年少时光,然而我惭愧自己在科举之路上未能领先一步。你应当能够顺利完成有关礼乐的千言文章,而我已经厌倦了世间的各种繁杂情态并将其抛弃。你正在展示才能以呈献天子赋,可是巡抚又会到哪里去寻觅像吴隐之那样清正廉洁的人才呢?回想起曲江的旧事,知道那对于现在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帮助,只希望看到你在科举中取得成功,那情景就如同登上仙境一般令人羡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卢龙云为周士宾参加春试而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同窗的祝福和期望,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科举之路的感慨和对世事的厌倦。首联通过回忆少年时光,对比自己和周士宾在科举中的情况,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颔联中,诗人对周士宾的才华表示肯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恶。颈联则提到了周士宾在考试中的表现以及对清正廉洁之士的期望。尾联以曲江旧事为对照,强调了对周士宾能够成功登科的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人们的心态和追求。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