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

· 刘崧
养牛事春耕,春去耕苦迟。 扶犁向牛叹,我饥力已疲。 宿草交旧阡,嘉苗蔚新菑。 锄荒岂不勤,稼事良在兹。 无食乃劳生,有营常后时。 所以驱牛行,不忍鞭朴之。 穷达谅有定,放牛安所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ī):初耕的田地。
  • (pū):古时一种木制的杖刑工具,这里作动词,意为鞭打。

翻译

养牛是为了春天耕种,可是春天来了,耕种却开始得有些晚了。 我扶着犁对着牛叹息,我饥饿且力气已经疲惫。 去年的枯草交错在旧田埂上,茁壮的禾苗在新耕的田地里生长。 我难道锄草不勤勉吗?农业生产确实就在这里啊。 没有食物就要辛劳地谋生,有了营生却常常错过时机。 所以驱赶着牛前行,不忍心用鞭子抽打它。 穷困或显达想必是有定数的,放牛这种事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民春耕时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我饥力已疲”“宿草交旧阡,嘉苗蔚新菑”等描写,展现了春耕的辛劳和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同时,“无食乃劳生,有营常后时”表达了农民为生计奔波却常常面临困境的无奈。最后,“所以驱牛行,不忍鞭朴之。穷达谅有定,放牛安所为”则体现了诗人对牛的怜悯以及对命运的一种感慨,认为人的穷困或显达似乎是注定的,放牛这件事也改变不了什么。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沉,反映了农民的生活艰辛和对命运的思考。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