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边长文为黄子邕画雪舫斋图

· 刘崧
箫峰隐者黄子邕,绿眉秀颊双青瞳。 雪中曾踏溪南石,坐听箫声云雾中。 悬崖路转愁独往,结屋溪边小于舫。 绝似山阴王子猷,夜半乘流入虚朗。 朝歌绿水怜芳春,暮歌黄竹哀时人。 长风远从海上至,划见六合无纤尘。 新城往年兵革起,林杪高轩化荆杞。 东湖湖上遇边郎,为写幽居雪山里。 千崖冻合凝夕光,江鸟不飞沙岸长。 别浦维舟初罢钓,深檐卷幕更传觞。 箫峰远在青天外,玉树萧森澹相对。 疑有飞軿驾白虬,飘摇下与群仙会。 仙人一去不可呼,此境欲往愁荒芜。 炎埃六月何由濯,日倚湖阴看画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瞳:黑眼珠。
  • 山阴王子猷:指王徽之(字子猷),居住在山阴县。他性格豪放不拘,雪夜访戴的故事广为流传。“猷”读音为“yóu”。
  • 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纤尘:细微的灰尘。
  • 飞軿(píng):古代一种有帷幔的车,此处指仙人乘坐的车子。
  • 白虬(qiú):传说中的一种白色的龙。“虬”读音为“qiú”,意为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翻译

隐居在箫峰的黄子邕,眉毛翠绿脸颊秀美,双眼乌黑明亮。 他曾在雪中踏过溪南的石头,坐在那里听着箫声,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 在悬崖边的小路上,他独自前行,心中有些忧愁,在溪边建了一座比船还要小的屋子。 这情景特别像山阴的王子猷,在夜半时分乘船进入清朗的天地。 他早上唱着赞美绿水的歌,欣赏着美好的春光,傍晚唱着黄竹之歌,为当时的人感到悲哀。 长风从遥远的海上吹来,一眼望去,天地间没有一点灰尘。 新城过去曾发生战乱,树林高处的高楼化为了荆棘。 在东湖的湖上遇到了边郎,为他描绘出在雪山中隐居的幽美居所。 千座山崖在寒冷中冻结,凝结着夕阳的光芒,江鸟不再飞翔,沙岸显得格外漫长。 在别的水边停船,刚刚结束垂钓,在深深的屋檐下卷起帷幕,更是互相传递酒杯畅饮。 箫峰远在青天之外,玉树茂密而又萧瑟,相互映衬。 仿佛有仙人乘坐着白色的龙驾着帷幔车,飘飘摇摇地下来与群仙相会。 仙人一去就无法再呼唤回来,想要前往这个仙境却又担心那里变得荒芜。 在炎热的六月里,何处能够洗去尘埃呢,每天依靠在湖阴看着这幅图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子邕的形象以及他所居住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如“千崖冻合凝夕光,江鸟不飞沙岸长”,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寂静;又有对人物情感和历史背景的融入,如“新城往年兵革起,林杪高轩化荆杞”,反映了世事的变迁。同时,诗中还充满了想象,如“疑有飞軿驾白虬,飘摇下与群仙会”,增添了仙境般的奇幻色彩。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通过对黄子邕的描绘和对周围环境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某种感慨。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