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朱文公祠崇祯堂

师友渊源聚乐时,于今俎豆复同祠。 儒林有传归青史,异世无阶迩绛帷。 千载图书留故业,一时堂构践遗基。 同来宇下频瞻拜,共仰清高作训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俎豆(zǔ dòu):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
  • 绛帷:红色的帷帐。这里指师门,讲席。
  • 训彝:道德准则。

翻译

师友之间的渊源在相聚欢乐之时,到如今祭祀时又共同设祠。儒林之中有传记留存于史书,不同时代也没有别的办法能像接近红色的帷帐(师门)那样。千年来的图书保留着先人的事业,一时间的堂屋建筑在遗留的基址上建成。一同前来屋檐之下频繁地瞻仰拜谒,共同敬仰这种清高并将其作为道德准则。

赏析

这首诗是为建朱文公祠崇祯堂而作,表达了对朱文公的敬仰与追思。诗的首联写师友渊源深厚,如今又共同设祠祭祀,强调了其传承的意义。颔联指出朱文公在儒林中有传记留于青史,其影响深远,即使在不同时代,人们对他的敬仰也如同对师门的尊崇。颈联描述了这里保存着千年的图书和遗留的基业,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尾联则写出人们一同前来瞻仰拜谒,将朱文公的清高作为道德准则来敬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朱文公祠的描绘和对朱文公的赞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重与传承。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