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涉长江二章

二子采芙蓉,因得直通理。 刊落支蔓烦,于以观太始。 尝闻十丈花,孤光映天地。 何以映天地,如船之藕是。 欲窥本来相,来照玉井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刊落:削除,删去。
  • 支蔓:枝节和藤蔓,比喻繁琐的言辞或事物。
  • 太始:古代道家哲学中的宇宙原始状态。
  • 本来相:事物的真实面貌或本质。
  • 玉井水:传说中仙境的水,比喻清澈纯净。

翻译

两位君子采摘芙蓉花,因此领悟了直达真理的道理。 他们削除了繁琐的言辞和事物,以便观察宇宙的原始状态。 曾听说有十丈高的花朵,孤独的光芒映照天地。 它是如何映照天地的呢?就像船中的藕一样。 想要窥见事物的真实面貌,就来照亮这玉井水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位君子采摘芙蓉花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和本质的向往。诗中“刊落支蔓烦,于以观太始”一句,体现了作者对于简化和精炼的追求,以及对于宇宙原始状态的探索。而“欲窥本来相,来照玉井水”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于事物真实面貌的渴望,以及通过清澈纯净的玉井水来映照和揭示这一真实面貌的愿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和本质的深刻思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