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假山与李符卿士钦联句二首

鬼斧何年砥柱存,崭然头角手惊扪。 雨来迥带烟岚色,日落常涵紫翠痕。 眼底一拳分太华,掌中三股劈昆崙。 饮馀不作平原癖,咫尺仙槎认海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鬼斧:比喻技艺高超,非人力所能及。
  • 砥柱:比喻坚强的支撑力量。
  • 崭然:形容山峰高耸突出的样子。
  • 头角:比喻突出的才能或特点。
  • 惊扪:惊讶地触摸。
  • 迥带:远远地带。
  • 烟岚:山中的雾气。
  • :包含,包容。
  • 紫翠:紫色和绿色,这里形容山色的美丽。
  • 太华:即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
  • 三股:三部分,这里指山峰的形态。
  • 昆崙:即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
  • 平原癖:指喜欢平原地区的习惯或爱好。
  • 仙槎:神话中仙人乘坐的船。
  • 海门:指海口,海与陆地的交界处。

翻译

鬼斧神工,何年留下了这坚强的砥柱,高耸突出的山峰让人惊讶地触摸。 雨来时,山峰远远地带上了烟雾的颜色,日落时,山色常包含着紫绿的痕迹。 眼前的一块石头仿佛分隔了华山,掌中的三部分山峰像是劈开了昆仑。 饮后并不沉溺于平原的爱好,近在咫尺的仙船让人认出了海门。

赏析

这首作品以夸张的笔触描绘了木假山的雄伟与神秘。通过“鬼斧”、“砥柱”等词汇,展现了山峰的非凡气势和坚不可摧的形象。诗中“雨来迥带烟岚色,日落常涵紫翠痕”一句,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赋予山峰以动态美和色彩美。结尾的“饮馀不作平原癖,咫尺仙槎认海门”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