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

云下山兮水潺潺,游子去兮何时还。白云朝出兮暮来归,游子去兮何时。 怅不返兮予愁,子胡为兮淹留。归来兮人间不可以久游,烟霞为家兮白云蒙头。 膏火煎熬兮火消膏,归来归来,龙泉可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流声。
  • (chàng):失意,不痛快。
  • 淹留:停留,久留。
  • 膏火:灯火,比喻辛勤的劳动。
  • 煎熬:比喻折磨。
  • 龙泉:宝剑名,这里比喻理想或抱负。

翻译

云朵飘下山来,水声潺潺,游子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白云早晨出去,傍晚归来,游子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我因他离去而不返感到惆怅,忧愁,你为何要久留他乡。归来吧,人间不适合长久游荡,以烟霞为家,让白云覆盖头顶。灯火被煎熬消耗,归来吧,归来吧,有龙泉宝剑,可以图谋大业。

赏析

这首作品以云和水为背景,描绘了游子离去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期盼归来的心情。诗中“白云朝出兮暮来归”与“游子去兮何时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游子的漂泊无依。后文通过“归来兮人间不可以久游”等句,强烈呼唤游子归来,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游子在外漂泊的担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湛若水对游子的深情关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