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丘八咏分得卧虹桥为沈时旸主事乃翁赋

五湖东半落枫桥,隐若晴虹破寂寥。 漫漫芙蓉难识路,阴阴杨柳乍通潮。 分披野色寻幽惯,倚徙江天入望遥。 想去乐丘应不远,过从时复见渔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 枫桥: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 晴虹:比喻桥梁,形容桥梁如晴天出现的彩虹。
  • 寂寥:形容环境安静而空旷。
  • 芙蓉:荷花。
  • 阴阴:形容树木茂密,遮蔽阳光的样子。
  • 杨柳:柳树。
  • 乍通潮:形容潮水初次涌入,与柳树相映成趣。
  • 分披:分散,散开。
  • 寻幽:寻找幽静的地方。
  • 倚徙:倚靠和移动,形容悠闲地行走或停留。
  • 江天:江面和天空。
  • 入望遥:远望,视野所及之处。
  • 乐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过从:往来,交往。
  • 渔樵:渔夫和樵夫,泛指普通百姓。

翻译

太湖东部的枫桥旁,落满了枫叶,桥梁在晴朗的天空下宛如一道彩虹,打破了周围的寂静。茫茫的荷花丛中难以辨认道路,茂密的柳树林初次迎来了潮水的涌入。我习惯于在分散的野色中寻找幽静之地,悠闲地倚靠在江边,远望天际。我想那乐丘应该离这里不远,经过时常常能看到渔夫和樵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太湖东部的枫桥景色,通过“晴虹”、“芙蓉”、“杨柳”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桥梁的壮丽和周围环境的宁静美。诗中“寻幽”、“入望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结尾提到“乐丘”和“渔樵”,增添了一种隐逸和田园生活的情趣,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