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月行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 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 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 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 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层波:层层波浪。
  • 镕金:熔化的金子,形容湖面波光粼粼。
  • 孤轮:指月亮。
  • 游气:飘动的云气。
  • 濛濛: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寒镜:比喻寒冷的湖面。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深入。
  •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
  • 暮角:傍晚的号角声。
  • 荡漾:水波轻轻摇动的样子。
  • 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山。
  • 山城:建在山上的城市,这里指岳阳。
  • 苍苍:深青色。
  • 寂寂:寂静无声。
  • 水月:水面上的月光。
  • 逶迤:曲折绵延。
  • 竹枝:一种民歌。
  • 连樯:船只密集排列。
  • 估客:商人。
  • 羌笛:一种乐器,这里指羌族的笛声。
  • 阴力:阴冷的力量。
  • 金气:秋天的气息。
  • 星躔:星辰运行的轨迹。
  • 浮云野马:比喻云彩飘动。
  • 四裔:四方边远之地。
  • 天鸡:神话中的鸟,这里指黎明前的鸟鸣。
  • 曙霞:黎明的霞光。
  • 敛影含光:收敛光芒,隐藏身影。
  • 喧喧:喧闹声。

翻译

洞庭湖的秋月从湖心升起,湖面波光粼粼,如同熔化的金子。孤独的月亮缓缓转动,光芒不定,飘动的云气缭绕,隔着寒冷的湖面。此时正值白露节气,秋季已深,湖水平静,月亮升起,天地间一片空旷。岳阳楼头的傍晚号角声已绝,湖水轻轻摇动,已经流过君山。山城岳阳夜色深青,寂静无声,水面上的月光曲折绵延,环绕着城墙。划桨的巴童唱着民歌,连绵的船只上,商人们吹着羌笛。夜深了,阴冷的力量达到极致,秋天的气息肃穆,星辰开始运行。浮云和野马般的云彩归于四方,遥望星斗正中天。天鸡相互呼唤,黎明的霞光出现,收敛光芒,隐藏身影,让位于朝日。日出后,人们开始喧闹,忙碌不停,而夜里的清景已不再属于人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宁静与壮美。诗中,“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镕金”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湖面波光的美景,而“孤轮徐转光不定”则巧妙地捕捉了月光的动态变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诗人传达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宁静夜晚的向往。后文中的“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则预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与前文的宁静夜晚形成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节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