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岘山道人

· 齐己
凤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 闻说东周天子圣,会摇金锡却西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门:指长安的城门,这里代指京城。
  •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这里指隐居之地。
  • 辩鼎上人:指在鼎上辩论的高僧。
  • 卧龙丞相:指诸葛亮,因其号卧龙。
  • 炉峰:指庐山,这里比喻隐居的地方。
  • 华岳:指华山,这里比喻高远的志向。
  • 金锡:指僧人的锡杖,象征僧侣的身份。

翻译

京城的门高高耸立,对着隐居的鹿门山青翠,往年经过这里的遗憾至今未消。 在鼎上辩论的高僧正在讲道,而卧龙诸葛亮却突然被追兵所惊。 我已经放弃了重回庐山的计划,华山的志向终究悬挂着未曾离去的心情。 听说东周的天子圣明,我将会摇动我的锡杖,向西行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凤门”与“鹿门”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世俗与隐逸生活的思考。通过“辩鼎上人”与“卧龙丞相”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表示将追随东周天子的圣明,向西行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齐己

齐己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