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巾栉(jīn zhì):指洗漱用具,巾指洗脸的布,栉指梳子。
  • 柴荆(chái jīng):指用柴木和荆棘做成的简陋门。
  • 筇竹(qióng zhú):一种竹子,这里指用筇竹制成的手杖。
  • 越蕉(yuè jiāo):一种轻薄的布料,这里指用越蕉制成的衣服。
  • 馀馨(yú xīn):余香,指瓜果的香味。
  • 禾黍(hé shǔ):指庄稼,禾指稻谷,黍指黍子。

翻译

七月已经过半,早晨的天气凉爽而清新。清晨起床洗漱完毕,慢慢地走出用柴木和荆棘做成的门。手持筇竹制成的手杖感觉凉爽,身穿越蕉布料的衣服轻盈飘逸。闲暇之余带着弟弟和侄子们,一同前往秋天的原野游玩。新鲜的枣子还未完全变红,晚熟的瓜果还留有余香。在田间遇到了和蔼的农家老者,他们热情地迎接我们。自从我来到这个村庄,白发已经悄然生长。村中的人我早已相识,无论老少都充满了情感。直到傍晚才依依不舍地归家,每棵树上都传来风中蝉鸣的声音。此时正是雨水充足的时候,道路两旁的庄稼青翠欲滴。看到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满足,何必等到秋天收获的时候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清晨的田园风光和诗人与家人的悠闲出游。诗中,“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开篇即点明了时节和天气,为全诗定下了清新的基调。通过“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感受。后文通过与田家叟的相遇和村中老幼的情感交流,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感情。结尾的“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则以丰收的景象,寓意着生活的满足和宁静的田园理想。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