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兼睹新诗吟讽通宵因寄八韵

日暮心无憀,吏役正营营。 忽惊芳信至,复与新诗并。 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 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 一吟三四叹,声尽有馀清。 雅哉君子文,咏性不咏情。 使我灵府中,鄙吝不得生。 始知听韶濩,可使心和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祇役(qí yì):指在寺庙中服役。
  • 骆口驿:地名,唐代的一个驿站。
  • 萧侍御:人名,可能是白居易的朋友或同僚。
  • 新诗:指萧侍御寄来的新作诗篇。
  • 灵府:指心灵深处。
  • 鄙吝(bǐ lìn):指小气、吝啬的心态。
  • 韶濩(sháo hù):古代的一种音乐,这里泛指美妙的音乐。

翻译

日暮时分,心情无所依托,正忙于官府的杂务。 突然惊喜地收到芳香的信件,还附有新的诗篇。 那时天空无云,山中的馆舍月光皎洁。 在月光下反复阅读数遍,在风中吟咏一声。 每次吟咏都伴随着三四声叹息,声音结束后仍有余韵。 这位君子的文采真是高雅,他吟咏的是性情而非情感。 使我内心深处,那种小气吝啬的心态无法生起。 这才明白,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使心灵平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忙碌的官府生活中,意外收到友人萧侍御的信件和新诗的情景。诗中,“日暮心无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疲惫,而“忽惊芳信至”则带来了惊喜与慰藉。通过“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诗作的珍视与欣赏。最后,诗人通过对比“鄙吝”与“心和平”,表达了对萧侍御诗作的深刻影响,以及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